主题:幸福舢板荡起的一池春水 作者:黑马非马 8:10pm 15/11/2013 有句成语说“妄自菲薄”,是自惭形秽,自卑而看轻自己能力的意思。很不幸的,我虽然不是个“妄自菲薄”的人,却不得不看轻自己 -- 只因为自己的愚昧,只因为自己的羸弱。但是,这最多也仅是让我自己感觉自怨自艾,自作自受罢了。让我感慨、气愤的,却总有一些人,沐猴而冠,就是大爷,这不是太欺人吗? 不是吗?就算是一个怎样窝囊的小老百姓,也总是不会心甘情愿、眼睁睁的被几只猢狲任意唬弄戏耍。有听过人耍猴,没听过猴耍人的,这让人心里怎能平和呢? 学会几个中文字的人,大约不会不晓得曹操“望梅止渴”的故事。谁都知道,“望梅”之后,前头虽然没有梅林,但是“止渴”的“水源”确确实实却是有的。因此,也就难以想象,懂得摇头晃脑喊出“高处不胜寒”的这个人,这个党,执政再多两年就是半个世纪了,却依然重施惯技。一边厢是笑靥依然的花言巧语、构绘美好未来的空头支票;一边厢脸色一变,大义凛然的警告国民稍安毋躁,要不然就会翻覆座下的小舢板。 我不知道。如果在选举的时候,有谁会选择跳上舢板?我只知道,当我被河水海水溅湿的双手紧握着舢板船沿,脑袋里空蒙蒙的,屁股底下是凉飕飕的,心里恰似有15个吊桶,7上8落,就这样在水路上提心吊胆,直到看到了码头心里才踏实的那种如释重负的窘态。我还知道,在轮船的甲板上要蹦就蹦,要跳就跳那种轻松的感觉。蓝天白云,海鸥飞翔,充满悠游自在 -- 在“邮船”和“舢板”之间,有谁会选择舢板作为你一生的摆渡吗? 新加坡人如果得永远的坐在舢板上,那么你可以想象曹操的军队当时若是看不到梅林,又不见水源的时候,三国的历史或许就将改写。李总理的荒谬,就是把人民都当成愚昧的猴子。绘在墙壁上的梅果不能止渴,永远的舢板为谁做嫁衣?为什么新加坡不可以是“邮轮”呢? 一个有政治使命感的领导人,肯定不会让他的人民老是窝在舢板上受尽凄风苦雨,时刻忧虑舢板随时翻覆的折腾。一个有良心的政治领导人,更不会以弄翻舢板来威胁人民听话。 因此,你怎能想象得出一个年薪3百多万的总理,竟然认为自己最底层的子民不需要有最低工资来维持最起码的柴米油盐,来维持有个人尊严的生活?而且,你怎能想象一个国家总理,竟然刻薄到把认为已坐在油轮上的人民赶下舢板? 这几天,讨论新加坡人幸福的文章充斥网络,主流媒体更是不落人后,刊登了几篇狗屁文章。社论《身在福中要惜福》,和那个梁秀珍的《生在福中要知福》,不免就让人把总理的舢板和幸福联想起来。 谁都知道,满嘴塞满狗屎的人,就算看到他人嘴中的黄连也会羡慕。但是,反过来说,就算是嘴里嚼着黄连的人,总不会认为没有被逼吃狗屎就是幸福。因为这已经不是白痴的范畴,而是良心早被野狗吃了。 幸福,绝对不是非黑即白。而是随着时局和环境,有着不同的层次。如果给幸福打分,1分也是幸福,100分也是幸福,没有人能够阻止别人要为自己的幸福加分。 社论说: 在回答“哪个地区的民众最幸福”这一提问时,51.9%的国人回答“新加坡”;认为新加坡华人最幸福的香港民众也高达48.8%、台湾民众有40.3%、大陆民众为32.2%。 认为新加坡华人最幸福的香港民众高达48.8%,那么社论为什么没有看到更高的51.2%的香港人认为新加坡人不幸福呢? 认为新加坡人幸福的台湾民众有40.3%,那么社论为这么不问问其余更多的,59.7%台湾人会觉得新加坡人不幸福呢? 认为新加坡人幸福的大陆民众为32.2%,那么为什么社论竟然忽略了有高达67.8%的中国大陆人会认为新加坡人不够幸福呢? 半杯水的故事,人人都耳熟能详。幸福若是水,空的那一部分就需要填满。不管是认为新加坡人幸福的外国人,还是认为自己幸福的新加坡人,都是脑筋迟钝 -- 因为,问题不在于他们已经存在的幸福,而是另一群身处“幸福”边沿,那些不幸福的人。 51.9%的国人认为做“新加坡人”是幸福的!恭喜他们。然而,他人是否也和他们一样幸福才是关键。这些已经幸福的人,在探讨幸福这个课题的时候,重点就在于怎样才能够帮助那些没有幸福的同胞 -- 使得其余48.1%的新加坡人都能够期待幸福的降临。 这样说吧,如果吃得饱就是一种幸福,那么餐餐鱼翅鲍叁,和顿顿青菜豆腐,虽然内容有别,质量有高低,却不损个人幸福的感觉。但是,若是对着满嘴辛酸、满肚子苦水的人规劝“惜福”、“知福” -- 这是吃饱了肚子撑着了的风凉话! 无耻的人有很多种,自己吃香喝辣,却竖起大拇指,对着一些啃着隔夜、坚硬的窝窝头的穷措大大喊知足常乐,而且表现的好艳羡好向往彼等的幸福 -- 这种绝对虚伪的人绝对是其中之一。 本文修改于: 10:29pm 15/11/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