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孤陋寡闻 作者:李客星 1:04pm 19/09/2005 回应: 早报选读:韩山元—“假牙”难搭郑和顺风船 作者: 李客星 1:01pm 19/09/2005 听说山叔要写‘假牙’,我是有期待的;可是,看过今天《“假牙”难搭郑和顺风船》,我只能说啼笑皆非,还亏中国电视台把山叔尊为‘历史学者’! 山叔说:“其实,龙牙门是不是在现在拉柏多公园的位置,郑和的船队是不是真的以那个‘龙牙’作为航标,史学界是有争议的。”——说明他对‘龙牙门’的认识不比林梁长高明。整篇文章只有‘史学界是有争议的’这句比较有学术味之外,根本就是‘不摆事实,讲歪理’,以讹传讹。 山叔说:“600年前郑和率领强大船队第一次下西洋,航行过了南中国海,经新加坡岛转入马六甲海峡时,据说曾以新加坡岛外的一块海中巨石作为航标,这块巨石很像传说中的龙牙,因此,那里也就被人称为‘龙牙门’。”——里头就有山叔本身的4点不明: [1、龙牙是地名还是状词?] 清·尤侗《外国竹枝词》的七言绝句就拿‘龙牙’这个地名,玩文字游戏: [2、郑和船队熟不熟悉‘龙牙门’?]作为海峡的‘龙牙门’,郑和船队是很熟悉的,不然的话就到不了马六甲,甚至印度和非洲了。 《郑和航海图》:“吉利门五更船用乙辰及丹辰针,取长腰屿,出龙牙门,龙牙门用甲卯针五更船取白礁。” 《顺风相送》注释: 龙牙门:中央有三十托见长沙浅,北边二十托,南边八九托。石礁多,流水紧,夜间切记不可行船。 白礁:正近港打水三五托,礁与水相对,离浅有三十托水。若过浅,仔细。草屿,外遇三十托水,见长腰屿,内过淡马锡门。又礁与港平对换一边船对白礁进,或礁在帆铺边。 [3、‘龙牙’是颗巨石?]元朝汪大渊的《岛夷志略》说:“两山相交若龙牙门,中有水道以间之”,现在再举清人的一些观察: 光绪二年丙子李圭的《东行日记》:十七日巳刻,见左岸(由马六甲南下)诸山绵亘百余里如列屏,右有十数小山浮海中,郁然若碧芙蓉。山内多虎,能于海之窄处浮游往来。午正二刻抵新加坡。 光绪十五年己丑张荫桓的《三洲日记·卷八》:未正,入星驾坡口,两岸极狭而不能自守,可惜也。英人所置暗炮台若无所见,曾为俄人图其要妙,至今遂不准外人往观,备敌之意深矣。 光绪十六年庚寅潘飞声的《天外归槎录》:(八月)十四日,将抵新加坡,岛屿起伏海面者不可计数。新加坡外两山高峙,中辟海门,真可扼守形险者。 [4、题目中的‘假牙’是指‘造假之牙’呢?还是‘人工’牙?]山叔说:“以我个人的观察,那个复制的龙牙门反应肯定也是不如预期好,可能比其他项目的吸引力还差。为什么呢? 山叔也相信有此一‘牙’,不过是没有价值的‘文物’,所以不该复制。——自诩对新加坡史‘有看法’,却不去读一点古书——唉!孤陋以致寡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