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伪善 作者:李莫愁 06:56am 10/10/2022
《伪善》 文/ 李莫愁 李显龙在国庆群众大会特别针对华族国人提出“落叶归根”和“落地生根”的说法,在民间倒没引起任何涟漪,是大家都相信他呢还是当他放X?平面媒体方面,只有一名二丑写了文章: 陈庆文说:“我国面对的长期挑战是确保中美尊重新加坡的独立和主权,以及明白我们会根据国家利益行事。如果新加坡在任何特定课题上基于国家利益,偏向其中一方,这就是二阶效应(second-order effect)。/认清国家利益,是对外政策的基石。这须要所有族群团结一致。新加坡华人必须先认同‘新加坡人’身份,才能发展自身文化与身份……在地缘政治动荡之际,新加坡华社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须要证明,其政治立场和忠诚,是以新加坡的国家利益、新加坡作为主权国家及多元种族主义为基础。这样一来,新加坡华人就能对自己的身份、文化和遗产,更有安全感和自信。”——揣摩上意非常到位。 想不到的是,竟有一名香港(?)博士附和了李显龙的说法,《Chinese还是新加坡人?从李显龙的“落地生根”论说起》。他说新马华族“亲中拥共”,但是在4千余字的遒文里,却无法证明离开2993公里(厦门到新加坡的距离)外如此轻易受影响,而近在“大中华地区”(Greater China,即中港澳台四个社会)的人民却不能过半“亲中拥共”,要是能够的话,岂不完美?当然,莫愁能够理解这位崔博士如此賡酬李显龙,是有自己的块垒要浇,倒是有一句观察准确,他说: 李(显龙)说,“大多数国人都支持政府对乌克兰战争的立场,包括常用华文社交媒体的华社人士”,以上这句,究竟是陈述事实,还是正言若反,婉转地提醒新加坡华人,不要太受中文社交媒体的信息影响,就真是只有李显龙自己才知道了。 李显龙的“落叶归根”是个伪命题,因为在建国初期,或许还有人要“落叶归根”:那时候(6、70年代)偶尔还会听到某某人回去大陆、香港、台湾安老,如今行动党政府寵养着“建国一代”和“立国一代”两组老人,的确是不小的负担,时不时就要给予优惠、填补和给零用钱,看来是“打死不走”了。这都给“落地生根”做了最好的注脚。 那么明知道没有,却偏要说出来呢?莫愁说:这关系到逻辑——你信吗?首先,李显龙假设新加坡应该没有人会反对他的亲美立场,如果考虑到“国家利益”的话,就必须信任现政府。可是,现在偏有人质疑他的亲美立场,推理之下,当然是受了外国人的挑唆,至于是哪一国呢?必然是此人愿意“落叶归根”的国家。 依莫愁看,新加坡和大中华地区距离至少3000公里,对于观察在那里发生的事,多了一份来自距离的客观,再加上新加坡老一辈华人多通晓中文,能够从第一手资料读到他们所引用经典、成语、谚语、俚语的含义。另,又有人掌握双语,轻易可以通过互联网看到各地的评论,加以综合贯通之后,得出自己的结论,为什么非得受某地的影响呢?
《联合早报》最近制作了一份图表《欧洲国家近三个月在印太地区的军事活动》,在五项活动(6月到8月)中,除了欧洲和印尼在阿拉伯海演习打击海盗外,新加坡是无役不与,已然成为第一岛链的最南站;原本当年冷战时期,西太平洋东亚岛弧(East Asia island arcs)最南端是在越南,如今随着行动党政府与美军的涉入越来越深,新加坡作为军需补给站的位置已经站稳了。 所以怀疑行动党政府的立场就是里通外国,这个逻辑就成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