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134
主题:清零少死!共存多亡?好一个矛盾世界 作者:多话 6:18pm 17/11/2022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了近乎3年,个别国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从人口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这两个指标逐一作出比较,我们可以发觉中国(大陆)的人民受到疫情的影响是全球最小的。 不必与世界各国躺平了的疫情数据作比较,我们就将两岸四地的疫情逐一的进行分析之后,就可以发现中国大陆在领导全民全面抗疫的政策的“好”! 这个“好”就是把“人命的损失降至最低!中国有14亿人口。然而直到2022年的11月16日,中国大陆累计报告死亡病例5,226例,累计确诊病例279,431例;而同样的时期,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区的7百多万人民,却有着高达446,021个确诊病例,以及10557个死亡病例 -- 是大陆死亡病例的两倍多。 而有着67万多人口的澳门特别行政区,由于抗疫得宜,虽然是一个旅游城市,仅有的795个确诊病例和6例死亡倒是让人赞叹。反之,一路来就不断吹嘘自己的抗疫成果,2千4百万人口的台湾地区,却以高达8,092,118多个确诊病例和13,714个死亡病例的这些数据,反射出中国大陆在抗疫成绩上的难能可贵! 现在,我们应该已经了解到了,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动态清零”,中国大陆才保证了极低的“发病率”和“死亡病例”。实实在在地让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 而最可惜的,是网上找不到中国大陆的“累计无症状病例”的数据 -- 因为这正是“动态清零”是否可以得到“阶段性成功”的最主要关键。这里,容我慢慢道来。 有道是“久病成医”!新冠病毒肆虐人间,眼看着第4个年头又要开始了。可怪的是,在网上浏览过了这么多网友的留言后,我心里还是蛮感慨的 -- 那就是“劣币驱逐良币”的哲理,也就是头脑简单,思维肤浅的人还是那么的多。 看看早报《中国单日新增冠病病例 4月以来首破2万起》这则新闻中的这句话,其实就是抗疫能否成功的最大关键: 「星期二(11月15日)新增本土冠病病例中,1568例为确诊病例,1万8491例为无症状感染者」 要知道,所有的有“表面病症”的确诊病例都是很容易就可以确认的。所以这则新闻的重点不在于那1,568例的确诊病例 -- 而是能够被“核酸筛检”揪出来的那1万8491个“无症状感染者”! 试想,如果中国大陆也是无头无脑的学人“躺平”,那么就不可能再有全面的“核酸筛检” -- 也就是说这18,491个无症状患者就会因此潜藏在社区里为虎作伥,成为“新冠特使”到处散播病毒。 那么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中国大陆的医疗环境比不上新加坡,和台湾香港也有差距。许是防疫成功的安全率,使得疫苗接种率也遥遥落后。那么病毒在遍地开花后的结果就会很明朗了 -- 用一句新加坡话说,那就是无数的老弱病残就会提早“交登记”。 而且也因为疫苗接种率不足,没有了疫苗“免重症”的保护,患重症的大量病患肯定就会导致医疗系统的“失能” -- 幸好大陆的领导人是“理智”的,基于对人民的生命安全负责,做到了“动态清零”的政策绝对不动摇。 有句话说“夏虫不可语冰”。新加坡之“小”和中国幅员之“大”,是那些诋毁中国“清零策略”的、坐井观天的新加坡人不可以想象的。有一句老话说“天高皇帝远”,新加坡人怎样都不能够了解天高地远,鞭长莫及的意思。也就是什么政策实施下来,由于错综复杂的区域性和人事关系,就总会有不如人意的地方。 我不知道新加坡的媒体为什么一再“攻击”中国大陆的“清零”政策?背后的原因很耐人寻味。因为只要头脑不进水的人肯定就会知道,中国防疫如果不成功将会面对怎样的“灾难”? 其实我一直在想,当初黄循财和颜金勇如果能够有效的“揪出”所有隐藏在社区的“无症状患者”,那么或许就没有后来王乙康的“与冠病共存”,却让1,600多名新加坡同胞冤枉的丢了性命的遗憾。 “清零”不代表就是“封锁”!因为根本的问题就是“核酸检测”!如今,中国大陆的疫情其实还没有真正的蔓延到社区,这是不幸中之万幸,也就是“核酸检测”的功劳。 譬如富士康的疫情,其实就和新加坡的“客工宿舍”一样,只要堵截不让这些工人走出疫区,那么对于这些年富力强的工人来说,确诊虽然带来许多生活的不便,却大致上没有生命危险。 更危险的,就是没有经过“核酸检测”而其中却有“无症状患者”在离开疫区后融入社区所带来的祸害。新加坡人在批评本地的疫情时,其实不得不感谢黄循财和颜金勇当时的当机立断,能够及时的封锁了客工宿舍,全面有效的堵截了病毒蔓延到社区可能造成的祸害。 不然的话,那会有什么结果呢? 在2020年1月到2021年6月这个时期,客工宿舍感染了5、6万人。而新加坡社区却只有3,220个病例。可是,许多新加坡人没有仔细去分析的,为什么是5、6万确诊的客工,却仅有2人死亡。而社区区区的3,220个病例,却死了30人的原因? 因此,这里我甚至可以下这样的结论:那就是扣除去“清零时期”确诊死去的36个病例之后,直到目前新加坡的1千6百多名的冠病死亡病例的冤枉 -- 那就是: 只要王乙康继续黄循财和颜金勇的“清零策略” -- 那么其中的大部份老人就应该不会因为确诊冠病而死了! 呜呼哀哉!“清零”少死、“共存”多死 -- 这不是又荒谬又诙谐吗? |
lunt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