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深江的供证最扯了,看得出他是不想/不敢得罪陈瑞献,所以只好王顾左右而言他:蔡深江昨天供称,事发当天,他到艺理会参加会议,在会议开始前,他跟陈瑞献打招呼,然后专注阅读资料,没有跟陈瑞献交谈。他不知道陈瑞献在做什么。他说,他有听见英培安向陈瑞献打招呼,但不记得英培安怎么向陈瑞献打招呼。虽然他当时坐在陈瑞献和英培安之间,但他躬着身体,专注阅读资料,两人在他背后轻声说话,他听见两人谈话,但听不清楚谈话内容。再说,他也不便细听。
从行为学的角度来看,人对于别人发声的音调顿挫、频率、口气是远比实质内容来得敏感的。就好比一众老友在某个场所聚会畅谈,大家除了眼前的对象,是很难去兼听其他人在谈些什么,但是只要有人的语气不友善起来,大家都会注意到,赶紧去打圆场劝架了事。
蔡深江坐在两人之间,“躬着身体,专注阅读资料,两人在他背后轻声说话,他听见两人谈话,但听不清楚谈话内容。再说,他也不便细听”——这像话吗?难道说两位文化奖得主都已经修炼成精,连拌嘴都轻声细语,如对爱人倾吐告白?
好啦,退一万步来讲,蔡深江真的是没有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不懂得捕捉两个文化奖得主见面可能碰击出的火化,欠缺眼观四方、耳听八方的本事,那么陈庆炎主席,为何这样的货色还留在晚报当总编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