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标题 第92页
02览:098
主题:坐这山望那山 作者:直言 01:34am 15/05/2007 回应: 今天去了趟中国大使馆 作者: 共享 9:45pm 14/05/2007 坐这山望那山 所以我们时常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并且在‘恨铁不成钢’的时候,‘关心则乱’,就演变成为‘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尴尬了。是不是这样呢?难道‘知足常乐’、‘安贫乐道’,如此消极的思维就是儒家精神赐予炎黄子孙的宿命?我不以为然! 孔老夫子也不是这般想的,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千里迢迢周游列国,甚至历经绝粮和遇盗的惊险也毫不畏缩。说来好笑,人们在谈到‘知足常乐’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足]的意义。不是吗?不足如何常乐?比如一个农夫四季有成,五谷丰收;比如一个工匠,天天有工作,一家人都能够衣食温饱;比如一个商人,克勤克俭、经营有道;比如一个士子,埋首苦读,学问有成或得意仕途,在这种情况之下,当然是欢欣鼓舞,知足常乐了。 相反的,务农的烈日炎炎似火烧,家中无米禾稻焦;打工的日夜操劳,不得温饱;商人左支右绌,得不偿失;读书人寒窗十年,却是寒酸,这时候,要做到知足常乐,除了把[足]之一字砍头断脚,变成了不上不下,天天要以心灵鸡汤进补之外,知足常乐真是从何说起? 再说到‘安贫乐道’,这个‘安贫’可不是‘安穷’,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在逆境的时候能够把持得住,不因而胡作非为,稳守道义、刻苦坚持,直到时来运转,所谓天无绝人之路是也。但是,如果是‘贫’到‘穷’的程度时,穷途末路、图穷匕见,再不食嗟来之食,真的就只好饿死了。 说来也是巧合,共享之对于中国之诟病,恰如吾等新加坡人之对于良政之苛责,而这也正好恰恰的就符合了真理,那就是对于真善美的诉求。世界上之国家,大大小小将近两百个。要逐一的去比较,那真是国情独特,不一而足,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了。不过,只要不是过于挑剔,那么分成三等,专制、半民主半专制、民主来区分,大约也就八九不离十了。而这也就很好的诠释了身在专制的中国人为何还对半专制的新加坡政府还有点儿好感,而新加坡人却是意犹未足,老抬出几个欧洲的文明与政府抬杠的由来。 人往高爬、水向低流,在共享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她追求理想的心愿;因此,走前一步的新加坡人,对她来说,已经是一种梦寐以求的成绩。但是对于新加坡人来说,却不能因此而停下脚步。当然,在向前迈进的步伐里,新加坡的精英政府是从不落人后的。只不过主流和非主流的差别,却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个是掌握权势的既得利益者,分分钟在意着政党的千秋大业和个人的小金库;一个却是期望国家能够对弱势群体施与援手,在自由和民主的需求下,虽然会走得慢一些,却没有被牺牲和被抛弃的人。 ‘知足常乐’也是我的座右铭,‘安贫乐道’更是充塞满我的思维,指导着我人生的方向。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说,我是很知足了,可惜我却选择乐不起来,为了那些不足的人。我时常在想,如果我就是那种各人自扫门前雪的人,那么,我会很快乐,就像那些自私的精英一样。 |
大马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