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标题 第75页
01览:158
主题:我是否作了正确的选择? ● 蔡添成 作者:冬冬 11:21pm 29/04/2006 回应: 集选区是反对党的毒咒吗?● 严孟达 作者: 冬冬 11:19pm 29/04/2006 我是否作了正确的选择? --------------------------------------------------------------------------------
各政党的竞选排阵不令人惊讶,一如传媒事前所料,人民行动党也因此18年来第一次未能在提名后就蝉联执政。现在,因为国会47个议席有选战,相信大家都已经在多个地区见到候选人的竞选海报高高挂起,也四处可见候选人及他们的支持者在拉票,竞选群众大会也已经在昨晚开锣。 各政党候选人都很卖力,前天中午提名一结束,马上都投入紧锣密鼓的竞选活动。从现在起到下星期六的投票日,无论你关心大选与否,或是根本就提不起兴趣,唯一没得选择的是每天都会在报纸和电视上看到对各政党竞选新闻的大量报道。不过,带着增长知识和增加见闻的心理,大家有空不妨到各政党的群众大会上听听候选人讲话,现场感受一下竞选的气氛,尤其是对年轻人,这也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行动党和被视为最大反对党的工人党,对这次大选的期许是很明显的。按这两个政党的竞选布局及党领导人在各个场合对大选课题所发表的谈话来看,这是李显龙总理上任20个月来领导行动党所打的第一场选战,目标是争取选民强有力的授权。 所谓“强有力的授权”,按国务资政吴作栋的说法,不仅是取决于行动党的得票率高低,也要看候选人在各个战区的表现。比如在具有战略意义的两个反对党选区,行动党即使是输了,但却获得很高的得票率,就是选民给予强有力的授权。但是,如果它输了一个集选区,即使候选人的得票率同对手非常接近,就不见得是获得选民的强力授权。 有人对行动党一方面表明自己不是要争取全胜,不要全面卡住反对党人进入国会的大门,另一方面却倾全力发动各区基层党工展开密集竞选的做法,感到疑惑与不解。其实,这只不过是行动党在竞选时留有余地的一贯策略。 它肯定是要争取至少把波东巴西和后港这两个反对党选区的其中一个夺回,把它重新纳入行动党的“版图”,履行对行动党支持者的承诺。但是在另一方面,这几年来反对党和行动党的实力日益悬殊,让一些选民对反对党今后的命运深感担忧,特别是担心反对党会在这次大选时全军覆没。在考虑全盘选局的时候,行动党必定得慎防这种不安的情绪,在选民群中扩大甚至普遍化,特别是第一次投票的年轻选民,往往都有跃跃欲试的心态,更是行动党领导人要捉紧机会,进行游说的对象。 后港区原议员刘程强这次是在2001年5月出任工人党秘书长以来,第二次领军出战。由于上次大选距离他担任秘书长只有短短六个月的时间,在党内新旧交替尚未启动的情况下,只能算是仓促上阵。这次经过四年多的重整旗鼓,凝聚了不少新人的工人党所展现的年轻化及奋发形象,使它在反对党阵营中显得很突出,打着刘程强旗号的工人党到底会在这次大选中争取到多高的得票率,是不少选民都在关注的。 工人党这次的竞选布局显然是在为日后的大选同行动党展开更多选区的较量作准备。它派出了一支年轻候选人组队到宏茂桥集选区挑战李总理所领导的行动党团队,连刘程强也承认不是为了争取胜利,而是让年轻党员累积经验。 同行动党一样,工人党也要在大选中争取选民的有力支持,刘程强曾对记者说他希望选民发出明确的讯号,以说明新加坡人是否要反对党继续存在。这可见行动党和工人党虽都在争取选民的支持,但是双方的切入点却很不同。行动党要寻求选民对新领导班子的治国政绩及未来15年的发展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工人党却是为确立自己继续存在的价值,而要求选民给予支持。 选民的态度如何,永远都是主导因素。这次大选并没出现任何具争议性的重大课题,失业率下降和经济复苏,多少令国人松了一口气,现在国内天气不温不热,外面却面对中国和印度崛起的大气候。我要指出的是,1997年大选时是新加坡经济增长强劲的好年头;2001年大选时正笼罩着亚洲金融风暴以及九一一恐怖袭击的阴影,今天同过去两次大选所处的大环境比较,已有很大的不同。 年轻选民普遍接受良好的教育,有独立的看法,有自己作出政治判断的准绳。他们是否会以个人的情绪来投票?可能性应该很低吧。尤其是受过教育的选民,应该都懂得比较候选人的素质和能力,冷静和谨慎地为自己、家人和下一代的前途投票。因为经历了过去十次的大选,执政党和反对党的候选人一直都在更换,唯一不变的是:如果选出不适当的候选人作为人民代议士,吃亏的是选民。在每次的大选,选民需要自己解答的问题是:“我是否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
大马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