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标题 第73页
编选文章
02览:284
主题:读诗偶得(40) 作者:李客星 12:07pm 28/02/2006 钱穆先生常告诫后学:“诸位不要认为自己学历史,可以不学经学。或说学近代史,可以不学古代……”“所以我们读《诗经》,固然可说它是一部文学书,但同时也可说它是一部历史记载,不仅‘雅颂’是史,即讽刺亦何尝不是史?”——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读诗文就常有这样的感觉,一件事物,不同时代的人不断地写,无论感慨、讽刺或翻案,往往都能带出某个时代的特定情绪和观点。而近人写文章又重复地引申延宕,不知道源头,有时还真如堕十里迷雾。 宋·林升《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杭州是南宋小朝廷偏安的首都,而汴州,即现河南开封,旧称东京、汴州、大梁,是北宋的首都。这首题壁诗就是讽刺小朝廷不思反攻中原——直把杭州作汴州——耽于逸乐的心态。 元·汤式《天香引·西湖感旧》: 问西湖昔日如何? 到了元朝,西湖成了兵荒马乱的战场,比较起来,诗人倒怀念起南宋的杭州,你说好笑不? 到了明朝,同样的题材,明朝人关心的是西湖的现状: 山不青山楼不楼,西湖歌舞一时休? 这首见于张岱的《西湖梦寻》。张岱的时候,社会贫富悬殊,有钱人靠着乡下的田地抽丰(亦作 抽风)在西湖这个高尚住宅区过着神仙美眷的生活,可惜‘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但见城中饿殍舁出,扛挽相属’,于是有人就改了这首打油诗来讽刺高官有钱人。
|
lunt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