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标题 第70页
03览:382
主题:早报选读:洪铭铧-新加坡是电视慈善筹款王国? 作者:费言 9:55pm 30/12/2005 回应: 当假戏作得太真时。。。。 作者: 费言 9:44pm 30/12/2005
主题:早报选读:洪铭铧-新加坡是电视慈善筹款王国? 去年11场义演纪录今年可能改写 -------------------------------------------------------------------------------- ● 洪铭铧 去年本地电视慈善筹款演出所创下的11场新纪录,很可能在今年便改写为13场。 数据显示新加坡目前平均每个月便有一场电视筹款义演,这说明了新加坡人善心爆棚, 抑或是电视慈善大饼还可以做得更大? 新加坡很可能又多了个第一的称号——一年主办最多电视慈善筹款义演的国家。 去年,本报报道,NKF(原称全国肾脏基金会)增办为儿童医药基金筹款的三场义演,使到去年全年的电视慈善筹款演出增加到11场,为历年来之最。 没想到,今年NKF又为癌症基金办3场义演,虽然它在接受本报询问时,表示仍无法确定今年是否再办儿童医药基金义演,不过以该机构强调未雨绸缪的作风,估计这3场儿童医药基金义演跑不了。即使两年一度的公益金义演今年“休息”,记者根据手头信息估算,今年全年的电视慈善筹款节目可能将达到史无前例的新高——总共13场:已举行的有仁慈医院(1场)、NKF肾脏基金(3场)、NKF癌症基金(1场);预期将举行的是NKF癌症基金(2场)、总统星光慈善(1场)、新加坡防癌协会(1场)、NKF儿童医药基金(3场)、新加坡心脏基金会(1场)。 这意味着,新加坡平均每个月便办一场电视筹款义演。这个数字和纪录,是否让新加坡变成电视慈善筹款王国呢? 记者无法在网上查到资料,不过相信世界上通过类似方式来表现热心公益的国家恐怕前所未闻。以亚洲来说,只有香港人热中于看电视捐善款。虽然早在80年代,香港的公益和慈善团体便开始通过电视台举办筹款节目,不过至今也都维持在一年五个左右。 新加坡的人口比香港少了将近一半,可是全年的电视筹款节目竟然超过一倍有多,这是否足以说明新加坡人善心爆棚? 电视慈善义演还有空间?已经太多? 以去年为例,本地的11场电视义演中,有10场(在演出时段)所筹得的善款介于100万和700万之间,粗略计算平均每场义演筹得400万元;换句话说,本地每年的电视筹款节目是价值4000万元的“大生意”。经过善心电视的转化,每年有那么可观的金钱由民间的口袋流向慈善的宝库,造福人群,功德无量。 但是,电视义演场数的不断增加,又意味了什么呢? 最早开始上电视筹款的是NKF,在1994年扮演先锋部队,结果筹得超过160万元,回响大,成绩也好。同一年,新广(新传媒前身)为响应已故前总统王鼎昌推动及支持的一系列慈善活动,开始举办《总统星光慈善》。1995年,公益金加入电视筹款行列。 后来,心脏协会(1998年)、仁慈医院(2003年)、防癌协会(2004年)陆续跟进,使到电视筹款节目更添热闹,也使竞争更形激烈。 记者联络各个慈善团体,要求就“慈善义演是否过多”发表看法,但他们都不予置评。 只有一名慈善界人士在坚决不透露名字的情况下回答:“NKF每年成功筹得那么多钱,应该是那么多慈善团体跟风的原因,大家都想分享这块善款大饼,如果不加入去争夺,难道要眼巴巴看着别人独吞吗?” 区玉盛:不是多或少的问题 但是,有人关心,当慈善团体争相上电视筹款之际,13场义演会不会太多,是不是达到市场饱和点了? 资深电视人区玉盛根据观察指出,过去的义演筹款成绩和观众收视都不错,因此这不是多或少的问题。如果本地电视台可以举办13场慈善义演,可见市场可以容纳;而且相对于其他途径,电视筹款在本地显然较有效。不过他说,当义演内容无法再推陈出新时,观众就会流失,捐款额会下降,义演节目会减少,大家也就会重新寻找更有效的筹款方式。 娱乐性与惊险度越来越难突破 在这些年来的义演的消耗之下,许多有号召力的艺人都已经表演过,剩下的还未亮相、仍有十足新鲜感的艺人已所剩无几,如偶像派方面的周杰伦、F4、蔡依林、郑秀文、张惠妹等;长青树或巨星级方面如凤飞飞、许冠杰、徐小凤、陈宝珠、成龙……这些人不是价码高昂,便是不轻易表演,要请得动他们还真不容易。 至于杂技表演,通常都由新传媒艺人担纲,不过任何想得出的吞火喷水、耍蛇逗蜂、魔术搞笑、飞高跳远翻筋斗、舞枪弄剑踩刀梯、牙齿拉车或特技停车,甚至因惊骇的视觉效果引起非议的胸口碎大石、肉舌停风扇等等等,都表演过了,任凭幕后制作群在娱乐性与惊险度方面绞尽脑汁,恐怕也要面临江郎才尽的一天。 当然,这些是未来(可能是不远的将来)的忧虑。到目前为止,从筹款数字或观众收视来看,似乎警钟并未响起,这不禁让人好奇,新加坡人为什么那么喜爱看电视义演呢? 是观众受善心左右,还是被豪宅轿车类巨奖(某些义演为鼓励捐款而设幸运抽奖)所吸引?又或是:新加坡周末缺乏更好玩的事情做? 受访者都无法确切说出理由,只有区玉盛比较肯定地说:“这是多年培养出来的习惯。” 华语频道独孤求善 另一方面,新传媒愿意让义演场数增加,可见它也认为市场有此需要。 对于本报的询问,新传媒直到本报截稿时仍没有回应。不过另一名要求身份保密的资深电视人告诉本报,电视台愿意办那么多场慈善演出,可见它是有利可图的,否则谁想做亏本的生意?电视台跟慈善团体合作,先拿回制作成本,视协商结果如何,通常可保有一定比例的广告收入,节目收视也有保障,何乐而不为? 只是每年十多场义演,几乎全集中在华语频道,过去8频道承接大半,现在U频道也会多分担一些,但5频道则只办了一场《总统星光慈善》,而筹款额也只略过50万(不包括企业捐献)。当然,这主要是因为表演艺人都以华语艺人为主,就连外援也是港台艺人在本地较有号召力,因此形成华语频道慈善节目接踵不停的现象。不过,有行内人指出,病魔施虐是不分种族、语言的,与其只让华语频道观众发挥爱心,有关当局或许应该设法把防病、救人的信息传达到其他频道观众耳中,才能扩大救援的资源。 NKF Vs 防癌协会 NKF今年增办三场义演为癌症基金筹款,引起一些读者不解。有读者在本报影艺热线留言说,NKF应该把焦点专注在肾脏基金,全心全意照顾肾脏病人,癌症病人就留给防癌协会去管,否则让人感觉很混乱。 NKF:癌症病人向NKF求助 针对“NKF 癌症基金”的设立,NKF通过电邮答复本报说,癌症是威胁新加坡人健康的第一号杀手,单单在2003年,新加坡就有4000多名国人死于癌症,占总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每年新增的癌症病例更是高达8000起。过去几年,不断有癌症病人向NKF求助,鉴于患癌人数的庞大,NKF结合社会各界的力量,于2004年11月设立NKF癌症基金,向癌症病人伸出援手,连卫生部长许文远也支持这项计划。NKF引述许文远的话说:“对抗癌症需要在民众教育、定期检查、医药研究治疗和病人照顾等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没有任何机构能单枪匹马解决所有难题,因此我非常欢迎NKF加入抗癌行动,一起帮助癌症病人。” 至于电视筹款节目会否太多,NKF说,“NKF癌症基金”是首次为癌症病人设立,演出不仅是为病人筹款,更大的意义在于让更多公众人士知道病人与癌魔对抗的真实经历,也让所有病人及他们的家属知道,来自新加坡民间的力量将会给他们最实际的支持,让他们勇敢、坚强的继续与癌症对抗。 新加坡防癌协会:一直在做该做的事 新加坡防癌协会发言人回答本报询问时说,该会接到公众反应,表示对有两个团体为癌症病人筹款感到混淆,所以已在报章上作出澄清。至于义演场数是否太多,双方是否面临竞争,或会否担心筹款额不如对方等问题,发言人说大家都是为拯救生命而努力,不过防癌协会早在40年前便为防癌而设立,一直都在做他们该做的事。防癌协会将在9月举办《癌过有晴天》义演。 |
大马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