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科技与母语文化
作者:艾维丹 11:36am 10/12/2005
科技与母语文化 *李冠伦 有幸与教育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共餐,闲谈之余他向我提出一个问题:既然电脑科技将继续决定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那么主宰电脑世界的英文,会不会迫使我们放弃母语文化? 前辈对新加坡日渐式微的中华文化前景忧心忡忡,我完全理解。然而,我不知如何对老前辈说:”前辈您多心了。” 首先,新加坡的中华文化日渐衰微,问题的症结并不在国家的现代化,或“电脑化”, 日本及欧洲许多非英语系的国家电脑化已久,却没有出现抛弃母语文化的现象。 英文作为一种国际语言主宰着电脑世界,有其特定的历史及经济背景。然而它虽然渗 透了资讯科技的每一个角落,却只是对资讯科技工作人员而言,而这些人,只占了人类很 小一部分。广大群众与电脑的接触面,却可任由个人的需求做出选择:华文、德文、日文、土尔其文…… 第二,语文只是文化的一部分,学习英语,并不表示就一定要放弃自己的母语文化。 会英语的日本人同样的会用筷子吃饭;学会了中文的德国人一样在十八岁时就离开父母独 立生活。英文在电脑世界里只是纯粹的沟通工具,它并不足以改变我们的价值观,风俗习 惯与传统。 第三,电脑科学家并不是无血无肉的机器人,这领域中的翘楚人物,也对文化的前景 一样关心。“只能让机器为人服务,不能让人为机器服务”是电脑科学家一路来奉守的不 变的原则。当然,在与科技并行发展的过程中,人文价值观念出现偏差是难免的事情。然 而,这偏差只是文化与科技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副作用,而非目的。而副作用,能带来的影 响往往是很小的,或很短暂的。 第四,科学文化史告诉我们,人类文化的发展,总是在偏差中自我矫正,自我改进与 演变。每一次新的科技出现,对我们的文化都起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在一番自我改进, 演变之后,文化与科技总能够相互融合,并行不悖,并以新的面貌呈现于世,这,便是我 们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科技只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项工具,就好像水一样,既可载舟,亦可覆舟,关 键在于掌舵者的智慧与能力。我们文化的捍卫与摒弃,取决于人,而非科技,用“科技” 之妙也,存乎一心。许多人都认为科技给我们制造了许多新问题,其实千百年来,许多因 科技而衍生的问题,归根究底都只是旧问题的新表现。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世界。被人类文明所抛弃的,往往是跟不上时代步伐 的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是因为它能够自我改善,与时并进。 也正因为如此,它才值得我们去捍卫。 中华文化在新加坡也许会没落,也许会与其他文化融合而变成另一种具有本地色彩的 新文化。然而,中华文化有它独特的生命力,不会因为电脑语言而消失。它也许不会在新 加坡发扬光大,但我们又如何能怪罪于电脑科技呢? 文椽传自维也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