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标题 第67页
02览:075
主题:早报选读:林顺华—因为没有空间? 作者:李客星 4:55pm 06/10/2005 因为没有空间? --------------------------------------------------------------------------------
昨早在大巴窑采访陆交局的智慧标示灯时,放眼望去有不少年长者来回走动。 这是个“老人区”,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实,陆交局当然也清楚,所以才选择在大巴窑试用一些新的公路安全设施。 当局发言人告诉我,这次采用一个新的互联网“意见收集”网站,便是为鼓励更多公路使用者提出不同的看法。 积极听取民意,是接近人民的不二法门。 此外,为了告诉居民正在试用新的智慧标示灯,当局印制了海报,并张贴在试用路段附近50座组屋楼下的布告栏。 问题来了,为什么海报只有英文说明? 发言人眉头一皱,解释说当局是和市镇会合作,借用组屋布告栏来进行教育工作。“市镇会只允许我们张贴A4型海报,如果把四种官方语言都印在同一张海报上,字体便会密密麻麻。如果分开印,每座组屋便都贴着不同语言的海报,又不妥当。” 说到底,问题在于缺乏空间-布告栏没有足够张贴空间、海报上没有四种语言共存的空间。 亲爱的读者,你能接受这样的解释吗? 我只认为,这不是个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我也知道,新加坡人口中,看不懂英文的人约占三成。 我提出的下一个问题是:印着新智慧标示灯作用、行人该如何启动、可提供意见的管道等信息的海报,如果不把年长者当成“教育的一群”,那么就不用选择大巴窑为试用区了。 不是吗? 《海峡时报》的同事问我,真的有那么多老人不会看英文? 我没有数据来证明这一点。我只知道当牛车水地铁站出现了华文的方向指示牌后,进出那里的老人家,脸上不再茫然,只有微笑。 我也明白,每当我看到自己的外婆时,只能说福建话。否则,即使我滔滔不绝地讲了大半天,也只会得到无言的回应。 或许陆交局是希望大巴窑的子女们,能把海报上的信息转告给家中的老爸老妈。 是我太过执著吗? 我倒希望自己想得太多了。又或是,一些政府官员还是想得太“直”了。 不然我们也来进行一个试验。在来临大选期间,寻求连任的竞选人士在群众大会上单讲英语,看到头来的结果如何。 或许,这才能让政府官员了解用正确语言传达信息的重要性。 唉……,怎么又是这个老问题。 |
大马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