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标题 第56页
03览:188
主题:早报新闻:议员谈学习华文好处 作者:费言 2:36pm 25/11/2004 回应: 早报新闻:“双语不易、单语不行” 作者: 费言 2:34pm 25/11/2004
梁莉莉医生 (惹兰勿刹集选区) “我生长在一个没有机会学习华文的环境。在学校没机会学,在家我们讲福建话。 但我的父母坚持我应学习华文,因此让我在家补习华文。我觉得学习华文有用,因为我在海外留学时,可以写华文信给母亲,现在我在选区可用华语发表演讲。” 邝臻 (西海岸集选区) “我在英文源流学校读书,平日上课与交流都用英语。对我来说,学习华文并不易。 我在家多数讲英语和广东话。值得庆幸的是,我还有接触华语的机会,比如看华语电视节目、听华语电台节目、与亲友和年长一辈讲华语,使我能够在O水准考获华文B3的成绩。 想重申的是,在家讲广东话并没剥夺我接触华文的机会。 国民服役时期,我讲较多的英语,也学到福建话,但讲较少的华语。 留学期间,我须写华文信回家,好让母亲知道我的海外生活。第一年时,我的信件通常长三五页,但只有约十个中文字:开头的‘亲爱的爸爸妈妈’,以及最后的‘孩儿臻’。 后来,我常与中国和台湾同学接触,有一些讲华语的机会,也使信件出现较多的华文词汇,还可写出一些短句。虽然当时得常靠字典,但日常用语使华文的掌握更为容易。 我现在的工作得用到华文。回答华文问题时,我用华文思考,还用华语回答。如果没有在日常使用华语,这是无法办到的。” 刘 琳 (白沙—榜鹅集选区)
“我自己本身是土生华人,也是一个英校生,所以我没有(接触华文的)大环境。但我有小环境,就是我家庭的环境。我父亲从我小时候就不断地给我一些书籍、刊物,让我学习华文。 所谓‘有志者事竟成’,母语语言文化的灌输与学习的确需要下一番功夫。更重要的是,家庭、社会和自己,也要给学习华文一定的定位。 历史和未来告诫我,母语如果不持续的话,可能就会失去。我自己本身阔别讲母语已经有17年的时间了,所以这次再来讲,实在不容易,但我尝试。”
|
大马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