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标题 第56页
02览:146
主题:早报新闻: 本地老人大多不寂寞 作者:林珍 5:41pm 20/11/2004 回应: 老人幸福调查大炮书 作者: 费言 11:51am 19/11/2004
联合早报新闻:新加坡 2004-11-19 ● 林慧慧 孩子年长后离巢,各自为生活打拼,留下两老守旧巢。老人,你寂寞吗? 你或许以为孤单和无奈是大多数老人的生活写照,不过一项最新的老人调查却显示,本地老人的晚年生活情况比人们想像中更乐观。 《联合早报》配合来临乐龄周展开的调查显示,本地老人似乎都享有亲情温暖和家庭扶持:有78%年长者跟家人感情融洽;要是有心事,他们也不怕没有倾诉对象,有超过六成会向老伴或孩子发发牢骚。 这项由本报委托新加坡报业控股市场策划与发展(研究)部进行的调查是在10月中展开,共有380名年龄满55岁的新加坡人和永久居民,接受了这项面对面进行的问卷调查。 24%受访者表示 有时候感到寂寞 总的来说,本地老人很少感觉寂寞(72%),只有少过四分之一(24%)的受访者表示“有些时候”感觉寂寞来袭。 对本地老人课题有深入研究的国大精神心理医疗科的柯以煜教授认为,这次调查结果基本上勾勒出一幅相当乐观的晚年景观,不过同时也点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 他指出,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年长群体,是那4%表明没有倾诉对象的老人。 他说,以百分比来看,找不到倾诉对象的老人人数看起来微不足道,不过要是以实际数字来看,2万2000多名老人,这个数目并不小。而随着人口不断老化,同样比例的人数会不断增加。 根据新加坡统计局数据,满65岁的人口高达26万3500人,占总人口的7.5%。不过,到了2030年,这个比例会激增至19%,约达80万人。也就是说,每5个新加坡人当中,就有一人满65岁。 他说:“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是,这些老人究竟是因为独自居住、没有倾诉对象而感到寂寞,还是因为他们是生活在子女家中,但却被家人所忽略?” 柯教授也透露,临床经验显示,不少上精神科诊所求助的老人,虽然与家人同住,不过,他们却因为跟孩子的关系出问题,或祖孙之间有代沟,以致没有倾诉心事的对象,而最终患上忧郁症(depression)。 另外,这次的调查,有关倾诉对象的部分中也发现,在55岁到64岁的年长者当中,有78%选择向老伴谈心事,不过,在满65岁这个年龄层的老人当中,选择与老伴谈心的只有51%。 对于这个现象,负责领导分析这次调查的报业控股市场策划与发展(研究)部助理副总裁李吉春博士有他一番解读。 他认为,不少超过65岁的老人可能是因为老伴先走一步,所以转而向孩子诉说心事,这也就说明为何把孩子当做倾诉对象的老人,在55岁到64岁组别中只是58%,但满65岁组别却增加到70%。 柯教授认为,这个现象说明家长尽早多与孩子相处、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否则到了晚年,当家长需要孩子作为精神依靠的时候,恐怕会发现双方之间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 本报将在接下来两天报道有关新加坡老人对个人以及对社会需要的调查结果,敬请留意。
|
大马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