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标题 第56页
编选文章
02览:336
主题:读诗偶得(19) 作者:闻达星 11:54am 20/11/2004 回应: 早报选读:吴韦材-我要,我就是要 作者: 闻达星 11:53am 20/11/2004
读诗偶得(19)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贾仲明补撰《录鬼簿》吊词中赞他“姓名香四大神州,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太和正音谱》曰:“关汉卿之词如琼筵醉客。”《折津志》曰:“(关汉卿)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近人王国维《宋元戏曲考》中评价道“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关汉卿为什么那么吸引人呢?就是因为他看不起假仁假义的‘臭老九’,愿意和屠狗辈以及被称为‘八娼’的民间艺人做伙,不向官府低眉折腰的兀傲气骨。王国维高度评价元曲,他说: “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彼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娛人。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卑陋,所不讳也;人物之矛盾,所不顾也。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时流露于其间。古谓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无不可也。若其文字之自然,则又为其必然之结果,抑其次也。” 柳三变虽也流落歌台舞榭,颇受名妓们的青睐;她们纷纷表示“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可是心里还是记挂功名的。他当时恃才傲物,终因一曲《鹤冲天》: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得罪了当朝丞相吕夷简,吕在皇帝面前进谗言。在他考中进士将放榜时,宋仁宗特地削落:“此人风前月下,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竟是封绝了其仕进之路!柳无可奈何,从此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后改名永,才在晚年中进士。 关汉卿一生不仕,混迹市井,当然少了这一番折腾。 本文修改于: 1:04pm 20/11/2004 |
大马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