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标题 第54页
01览:033
主题:早报选读:吴韦材----牛车水的魅力不在于‘乱’ 作者:费言 09:05am 06/10/2004
● 吴韦材 牛车水夜市越来越冷清的话题又被提起来。 曾泗君(《联合早报。交流》9月28日)认为牛车水“规划得过于整齐和有秩序”,“变得没什么看头”,他认为“允许适度的‘乱’还不够,最好让夜市越乱越好”。 相信曾泗君是一番好意,他所指的“乱”其实也是“乱中有序”,是“不会在经营夜市的业者间造成纠纷”的乱。不过,牛车水是否真因为“不够乱”而无人问津呢? 我认为牛车水无人问津是因为它已经变得缺乏鲜明个性,乍看是有不少摊位和商店,但细看就发现许多商品其实在组屋区也能买到,没有自己的独特本色。 更教人失望的是,它那种渐渐趋向样板式旅游景点及肤浅地剥削华族式小情趣的作风越来越浓厚。试问谁要到牛车水买一只招财猫、塑料鱼尾狮或一顶附有辫子的瓜皮帽、旗袍或短打?连美国纽约唐人街都淘汰这类趣味了。 牛车水许多小店不过卖些零零碎碎手艺品、塑料小装饰或经营一些华族意味的绰头小营生,而食街跟一般食阁里的食物品类也相差不远。 整个牛车水就靠一家民俗馆和几家老字号馆子去撑起一片怀旧气候,其他部分就纷纷刻意做成“很唐人”的样子,可惜越努力就越显假。这几年来我在负责牛车水春节年市的报道,越看越觉得它表面化和“塑料”味道。 有时,因为不喜欢这种“造作”,难免就有人怀念当年所谓“乱”的情景。但我们别忘记,当年的“乱”很大部分已是过去的某些社会陈迹:无规划、各类摊子杂乱并列、江湖卖艺、无照小贩等等。但我们确实没必要开倒车,如今也不可能让牛车水出现当街剖蛇贩卖的情形。 我要说明的是,以前那类热闹固然在某年龄层留下深刻感情,但并不等于说以前那情形就适合我们现在的社会。该清醒的是,其实将牛车水空间以现代管理作规格化并无不妥,整齐并非就等于单调,主要关键应该是在于它的内容。 一个带有民生主题的场区,其形成该是自然的。如加德满都的藏族区、伦敦的苏豪唐人街、曼谷的耀华力唐人街、日内瓦的老城文化区,这些地方不见得就因为“乱”而形成气候。它们主题明显,是因为能体现出当地现有生活的实质与特色,也因而成为世上独一无二的主题区。 事情该回溯到最源头处:究竟牛车水是一个大家租到店铺或分配到摊位来做生意的地方,还是一处让有志于在生活中体现华族文化者到那里互相配合经营的地方? 这种形式,天津的劝业场就做得很成功,上海城隍庙就做过火了,而我们刻意模仿也是没用的,也不必。真正的三水红头巾都没剩几个了,为何不从现在华族的生活文化再出发呢? 或许,本地华族只会卖发财喷泉、印着吉祥句子的塑料小装饰,或一只全身生疮般爬满铜钱的蛤蟆。假如真相只能那样,那也无话可说了。 *作者是旅居北京的本地写作人
|
大马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