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标题 第127页
02览:348
主题:LICENSE TO KILL 作者:直言 01:12am 08/03/2014 难道“赌博”一合法就不会害人了吗?这是一个长久困扰着我的问题!李光耀就说过除非跨过他的尸体。不然的话,只要他“还活着,新加坡就别想开设赌场”。 我重提李光耀的旧话,并不是为了争论他不算是一言九鼎的人,而只是想阐明“赌博”在李光耀的心目中,曾经是被当作罪孽深重的恶业而被他所深恶痛绝的。 但是,当李光耀还在官邸enjoy夕阳灿烂缤纷的彩霞时,“赌场”已经迎来了好几个春天。不过,不同的是,“赌场”虽然没有跨过他的尸体,然而两家度假综合胜地成立以来,到底制造出来多少具“尸体”,却很令人遐想。 从小我就被教导“赌博的害处”,把警察抓捕赌客、法官判处赌客视作维持社会和谐的作为。然而,曾几何时,投注中心遍地开花,每天经过组屋区内某些长长的人龙,让抓赌、禁赌都变成了一场笑话 -- “合法的赌博”就不会害人吗?我们没有答案。 新加坡人,当然不会不晓得“阿窿”是啥回事。“大耳窿”从来就不是新闻。在旧时代,“高利贷”之猖獗,早就罄竹难书。因此,新加坡“大耳窿”之为非作歹,应该也不算是新闻。 在普通人的思维里,“放贷”的多数来自三山五岳,绝对不会是善男信女,这是普通常识。其实,就和“赌博”一样,“大耳窿、高利贷”绝对也是属于“黑”的东西 -- 所谓“黑道”经营的营生是也。 那么,如果“黑”也能变“白”的时候呢?往常看新闻,总以为政府发出“执照”给合法注册的公司经营“放贷”,是为了制止“大耳窿”过于猖獗的平衡措施,是小市民在急需资金,又不符合向银行贷款繁杂的程序时的及时雨。 谁知道?今天看到这几则新闻,就犹如晴天霹雳。《议员揭露 合法放贷公司收费惊人》/《放贷公司狂追债 女保安心脏病发》的内容里; “借1600元付40%利息,每次迟还债款额外付800元,另加每周40%利息。” 我们都听过“糖衣毒药”这句话,但很少有机会见识“糖衣毒药”是什么样子 -- 谁都知道,“借高利贷”、“赌博”都是“毒药”,染上这些恶习,都没有好结果,而“合法”恰恰就像是一层“糖衣”把“毒药”包裹起来,“毒药”是好吃了 -- 最终都是死路一条。 LICENSE TO KILL -- 不是吗? |
lunt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