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标题 第127页
02览:386
主题:人有几个十六年 作者:cheahsps 1:51pm 29/01/2014
我的随笔 第一部:“人有几个十六年” 我印象中的教育家:丹斯里陈金火局绅 我有幸,认识了丹斯里陈金火局绅.屈指算算,到今天,我和丹斯里陈金火局绅已风雨同路36年。 1978年,我从子文小学调来帝沙再也华小长校,丹斯里陈金火局绅即担任财务委员会主席,一直到1993年我退休,我们共事十六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从丹斯里的教诲和言谈里,我深深体悟丹斯里超凡的人品,丹斯里不只有一颗善心,他还热爱教育,为百年树人的事业作出无私的贡献。 丹斯里陈金火局绅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他高瞻远瞩,为人和蔼,处事周密,守时守诺,待人以诚,是一位好好先生。在丹斯里大力支持下,我们为扩建硬体设备,举办了几次的十大义演,义跑,义唱,还发售过一次“金砖”彩票。必须一提的是,丹斯里不只出钱出力,还积极的参与筹款活动,风雨不改,热爱教育精神,令人肃然起敬。丹斯里作出的贡献,奠定了帝沙再也华小日后成为全马最大规模华小的基础。 调来帝沙再也华文小学 1977年末,我尚在sungai tinggi 子文华小长校。在一次校长会议中,叶秋生校长在会议过后,拿着一封信问大家,谁是谢伯校校长?叶秋生校长不认识我,因为我从金马伦的甘榜拉惹小学调来子文小学才一年。雪州的校长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他们。叶秋生校长看看我,问,你是谢伯校?我说是,他说:“这是教育局的公函,你已经被调去帝沙再也华小长校了。” 说真的,当时我不知道帝沙再也在哪里,我只好去问蓝碧琛雪州督学。蓝碧琛督学指示我说:“帝沙再也华小是一间很特殊的华小,工程还没有完成,你静静的去观察,不可宣扬,看了向我报告进展的情况。” 灵气所钟的地方:帝沙再也 帝沙再也在甲洞附近,西北青山环抱,南面是龙头穴地,东面遥望甲洞市区。 教室在帝沙再也西区,占地约7英亩。三层高的教室耸然鹤立于平地上。教室后面一块偌大的草场,草场后面有一条清溪蜿蜒而过,有山有水,确实是一块风水好地。 学生和老师的来源 我静静的巡视正在建筑中的教室,工人都用好奇的眼光注视我,我不敢吐露身份,事出有因。 原因是卫星市学校的风波及和平请愿的事件阴影犹在,我必须低调看守在兴建中的教室,以免节外生枝。 我请示蓝碧琛督学,他叫我放心,并且告诉我,学生和老师将会从甲洞(一)校和(二)校调过来,新学校只拥有一到四年级的学生。 来了不速之客 开学那天老师和学生齐齐准时报到,我松了一口气。 这时候才真相大白,甲洞一带的居民恍然大悟,这不知名的学校原来是一间新的华文小学,独立后诞生的一间华文小学。 刚开学时的帝沙再也华小,只有四百多名学生,十多名老师,斑开一年级到四年级,是一间B型华文小学。 成立财务委员会和家教协会 教育法令规定,独立后的新建华小,只可以成立财务委员会(LEMBAGA KEWANGAN)。 我初来帝沙再也, 人地生疏,不知何处有芳草。幸运得到叶秋生校长和林金己校长的推荐,认识了丹斯里陈金火局绅,江富隆AMN, 廖木火先生,许斯能先生及李金才先生。 他们都是甲洞的名流和善长仁翁。也因此,他们顺理成章,担任了帝沙再也华小的财务委员会的理事。丹斯里陈金火局绅担任主席,江富隆AMN担任署理主席。 设备不足的华小 帝沙再也华小诞生了,但是这是一间仓促诞生的华小,设备不足。学校连粉笔,黑板擦,扫把,时钟等等必须品都欠缺,如何上课?更不用说考试用的油印机,纸张和教具了。 困境中又很幸运获得到叶秋生和林金己校长拔刀相助,他们立刻推荐马图的经理张金胜先生给我认识。张金胜先生是一名热心商人,他热忱的伸出援手,提供一切所需要的物品,解决了燃眉之急。 有了财务委员会和和家教协会成员的支持,物质匮乏的问题终于迎刃而解了。 在众人群策群力,孜孜不倦,埋头苦干下,学校的软硬体设备和学生的成绩都获得迅速提升。几年里之内,学生人数剧增,教室开始不敷应用,惟有大兴土木,加建教室和礼堂。 财务委员会更名为董事部 财务委员会成员只有五名,基于人多好做事的道理,校方要求副教育部长拿督陈声新更改财务委员会为董事部,拿督陈声新欣然接受,得到副教育部长的协助,财务委员会更名为董事会,财务委员会主席的职位更名为董事长。 在帝沙再也华小十六年的漫长岁月里,丹斯里陈金火局绅有欢笑但是也有皱眉头的时候。 科技督导教学风波 这间崭新的帝沙再也华小,在董事长丹斯里陈金火局绅和董事部成员,及多才多艺的家教协会林星德携手扶助下,学校的软硬体提升了,但是学生的成绩未能达致优异程度。 鉴于教育事业,日新月异,说易行难。古人曾经说过:“十年树树,百年树人”,这已经说明教育是一门不易为的千秋大业。 众所皆知,成功的教学法是使学生能自动自发地去学习。学生一旦养成了自动自发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成功了,父母亲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可是,如何培养学生自动自发的学习精神呢?特殊的成就必须要有特殊的手法,“科技诊断督导教学法”是特殊的教学法,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1987年吧?我认识了一位老教育家刘文先生。 展示的报章记录,教学效果卓越,获得学生家长和吉大州教育局的肯定。 他古道热肠,刘文先生是一名成功的教育家也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他说为了推动教育文化,发展母语教育,他愿意免费提供视听电子用具,华文,国文,英文课本,作业及教材用具,给我们做教学实验。 我这么想,可以提高学生成绩,又免费,何乐不为?于是我欣然接受。实验过后学生的成绩立竿见影,SPR的政府考试成绩年年高居士拉央区华小的榜首,全科及格率在60%以上,国文作文和数学及格率更是优异。教育局的官员(有图像为证)也到来采访,他们要知道获得成绩优异的原因。 “科技诊断督导教学法”的内涵。 1. 科技即是电子声卡:引发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学生自己安放,自己听,维持兴趣,培养自动自发的学习习惯。 2. 看图造句和作文:即是以图画来引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自己尝试造句和作文. 3. 共同习作及共同批改:例如习作一篇作文,老师指示如何切题,如何分段,如何结尾,学生提出意见,共同在黑板上习作,然后学生自己习作。发掘学生的潜能,维持兴趣,培养自动自发学习习惯。 4. 课文后的练习,让学生互相交换批改,然后共同订正,达致共鸣目标。(老师批改到头晕眼花,没有几个学生去看) 5. 寄课文生词字汇于游戏中:学生以字汇卡片互相对问,朗读及默写。(一般的学生没有吸收课程纲要的一半词汇) 6. 数学方面:学生必须掌控二十以内的加减数字,多做练习。 本人和本校的老师在刘文老教育家带领下,曾经到过沙巴,北马和本地的小学去讲解科技诊断督导教学法的功能。有识之士如王品堂博士,课程中心的主任陈宝武先生也认同科技诊断督导教学法的特殊效果。 科技诊断督导教学法发挥了具体化,兴趣化,并且产生事半功倍的功能,的确是一个优异的教学法。 可是,不幸,树大招风,我退休之后,由于后继无人,今天科技诊断督导教学法已经停止推行了。 唉,这个特殊的“科技诊断督导教学法”,曾经令我伤心,也带给丹斯里陈金火局绅无限的苦恼。 一场杏坛风暴 科技诊断督导教学法实验的第二年,家教协会主席苏日华到学校找我讨论引进科技诊断督导教学法的事,他要求我停止科技诊断督导教学法的实验,他说我被商家利用了。 我说课本和作业是教育家刘文报效,完全免费,实验的效果证明学生的成绩获得大幅度的提升。我不答应他的要求。 就这样,平地一声雷,引爆了一场一发不可收拾的杏坛风暴。 当帝沙再也华小在十级暴风中,危如累卵时,幸亏得到深明大义的丹斯里陈金火局绅的支持,教育局的首肯,最后一场无谓的杏坛风暴才劃上休止符。 这场杏坛风暴使我伤心,也使丹斯里成为夹心人,左右为难。 雨过天晴 1990年,家教协会改选,成员完全改换了新面孔。家教协会主席是谢红纪先生,理事成员是郭祖福,李志宏,陈建都,刘南雄,蔡全源。新人新思维。科技诊断督导教学法顺利继续推行。学生成绩也直线上升,周围的学生云涌而来。几年之后,学生人数高达五千人。帝沙再也华文小学,成为全马规模最大的华文小学。 成立金火杯全国书法常年比赛组织 帝沙再也华小经过一场暴风雨的洗礼,换来一片清新的空气。黑暗过后,黎明终于到来。 在清净的环境里,老师和学生又重新安心地在清静的环境里教学和学习。 青青的草地上,不再传来吵架的声音,微风里飘来的是悦耳的笙歌,帝沙再也华小经过一年多的“文革”风暴,平静后又迈步向前发展。 成立金火杯常年书法全国赛组织 有一天,我和家协主席谢红纪品茶,谈到丹斯里陈金火局绅热爱书法,并且对推动中华文化的热忱,经过深思,我们达致一个共识,认为既然大家都有共同的兴趣,就应该成立书法班。 纵观全国的各项书法比赛,金火杯书法常年比赛的组织和开支最庞大,涵盖的范围也最广。金火杯书法比赛的参赛者有来自沙巴,彭亨,北马,南马的高手,有乐龄人士,书艺爱好人士,中学生和小学生。值得一提的是参赛的学生竟然有马来人和印度人。 金火杯举办了22年,栽培的书艺人才不可胜数,它提升了许多人对书艺的兴趣,发扬了中华优良文化。金火杯书法赛的贡献有口皆碑,丹斯里陈金火局绅对中华文化的推动,功不可没。 今天帝沙再也华小已经成为马来西亚的文化摇篮之一,它开枝散叶,在丹斯里奔走要求下,帝沙再也华小今天一分为二,在白沙罗成功建立了帝沙再也华小(二)校。丹斯里今天是帝沙再也华小(一)校和(二)校和甲洞华小(三)校的董事长。 我静静地告诉你,丹斯里陈金火局绅在他的家乡安溪,清溪和蓝溪环抱有情的山坡风水地,创建了“金火中学”,造福千千万万乡亲子弟。 丹斯里光宗耀祖,青山为他含笑。 光阴荏苒,十六年转眼过去,1993年我退休时,丹斯里为我戴上耀眼的金牌。如今我是帝沙再也华小(一)(二)校的董事,我仍然和丹斯里陈金火局绅共事,继续为华教尽一份绵力。 令我感慨和感激的是,丹斯里陈金火局绅夫妇对情谊的重视。在许多场合里,Puan sri 彭瑞霞,总是在别人的面前愉快的说,丹斯里陈金火局绅和校长共事十六年。人生有几个十六年?真的,短短的人生,人的一生能有几个十六年?我有无限的感慨。 正是: “白云皑皑水涟涟,
|
lunt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