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标题 第92页
03览:263
主题:星洲选读:林凤英—甚麽是精英主义行为? 作者:段延庆 10:18pm 20/05/2007
甚麽是精英主义行为? 新加坡《海峡时报》所做的一项调查透露,新加坡顶尖学校的学生,有41%认为身边的同学有精英主义的行为,但在非顶尖学校里,只有21%的学生,感觉到身边的同学有那种态度。 甚麽是精英主义行为?受调查的学生的反应是:看不起学校成绩表现不好的同学,是首列的精英主义行为。 看不起非顶尖的邻里学校学生、无法讲好一口流利的英语、看轻来自穷苦家庭学生等,也都被列为是精英主义行为。 怎麽才算是精英呢?受调查的499名15到24岁的青少年认为,学校成绩超好是精英的必要条件。 来自顶尖学校,或有名大学,拿政府奖学金,在体育音乐或艺术领域有杰出表现者,也都被受调查者认为是属於精英阶级。 有39%来自顶尖学校的学生,认为来自富裕家庭就是精英,但来自普通学校的受调查者认同这一点的只有28%。想不到来自顶尖学校的学生比较势利。 英语讲得好也被认为是精英的条件之一,对普通学校的学生来说,竟然有38%认同这一点,反而是顶尖学校的学生只有27%认同。 我对这调查很感兴趣,是因为新加坡表面上是一个没有阶级的社会,但精英阶级却一直存在著。 精英治国一向来是新加坡的执政方针。从政者非精英莫属,高级公务员也都公认是精英。 只要你被认为是精英一族,你就有良好的职业前景,有丰厚的收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如何晋进精英阶级?如何才算是精英? 从这次不算是大规模的调查中,我们从青少年的心中,看出一些端倪。 青少年对精英的定义,不令人感到意外,因为他们反映的就是新加坡社会精英的特点。在新加坡谁都知道,你没有一张杰出成绩的文凭,很难在职场上有很好的前途,特别是在政府部门。如果你是奖学金得奖者,你的起点又比其他人来得快;如果你没有办法掌握英文,当然称不上是精英。 令人有点惊讶的倒是在培养精英的11间顶尖学校(也被称为精英学校)的四成学生,经常感受到同学们的不良精英主义行为。 邻里的普通学生,可能学校里自认是精英的就不多,当然有精英主义行为的同学就相对来得少。 如果我们根据社会对精英的定义,而且延续这批精英治国的方针,这调查反映出的精英学校学生态度,惊讶之余也要担心。 特别是这调查也透露了另一事实。来自讲英语有钱家庭的学生,占了精英学校的71%,他们之中有62%是住在私人住房,家中收入平均是7501元。 精英学校集中了来自家庭背景相似的精英,而不良的精英主义行为盛行,在未来如果由他们来主管广大非精英大众生活的政策,会不会是各唱各调,无法协调。 我可能是杞人忧天。今天的精英不会告诉你,肚子饿了没饭吃吃面包那麽封建,但是要真正了解非精英普罗大众的需求,一张名校的大文凭,讲得一口漂亮的英语,不是绝对条件。 精英不该只局限於一个简单的范围。 (星洲日报/情在人间·作者∶林凤英·2007.05.20)(作者言论不代表星洲日报立场) |
lunt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