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标题 第112页
编选文章
09览:024
主题:中秋节与月饼的来源 作者:河亦川 12:06pm 27/08/2003
“十二度圆皆好看,其中圆极是中秋。”这诗句中说的“中秋”,指的就是妇孺皆知的中秋节。而今年的中秋节落在阳历9月11日。大家是否还会与家人坐在院子赏月和向孩童述说与中秋有关的神话故事,其典故和有关月饼的来由呢? 关于中秋节的来由,前人大致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中秋与秋社有关。周云锦、何湘妃合撰的《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中说:“或许是因为中国是个农业国家,家事和季节有很大的关系,古人在播种的时候,就祀土地神祈求丰收,而在收成时也祀土地神报告丰收,答谢神祗的护佑。前者叫做'春祈',后者叫做'秋报'。八月十五是稻子成熟的季节,这一天各家拜的也是土地,很可能中秋节,就是'秋报'的遗俗,经过后人踵事增华而渐渐盛大起来。”另一种说法认为中秋与古代的祭月风俗有关。今人徐杰舜、陈顺宣合著的《中国的风俗》一书中说:“中秋节的起源可能与古代对月的原始信仰有联系。 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女娲捧月的故事和嫦娥奔月的故事。《礼记·祭法》中就有'夜明,祭月也'的记述。秦汉之前的礼仪中,就已经有秋分之夜,天子到国都西郊月坛祭月的规定,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场所。从唐诗写中秋的诗中,已看到当时已经把嫦娥奔月神话故事与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了。到宋朝,节日活动已很盛大,南宋时杭州因为中秋赏月,'此夜天街买卖,直到五鼓,玩月游人, 婆娑于市,至晓不绝。'” 吃月饼 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业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这无疑是汉民族的一种民族心理的反映。 据说在元朝的时候,是由蒙古人统治天下,元朝将人分为5四等,最低等的就是汉人,但人民还是以汉人人数多,所以元朝的统治者管理汉人管得十分严格,用尽各种方法限制汉人。 而且元人把每二十户人家编成一组,称为一「甲」。而担任「甲主」的人,一定是蒙古人,其他的汉人居民就是甲主的奴隶,甲主说什么,他们就得做什么,不得反抗。元蒙统治者惧怕民众起来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监视,十家只许用一把菜刀的高压政策。汉人在这种生活之下,过得苦不堪言,每个汉人的心中,都积著非常多的怨恨,但是大家却都不敢反抗。 元顺帝继位之后,每天都过著荒逸的生活,政事弄得乱七八糟,军队也疏於管理,兵士们都快要忘记马怎么骑了。汉人看到这种情形,都察觉到元朝灭亡的日子就快要来了,於是,有些想恢复人威风的人,就开始偷偷地计画著推翻元朝的事。 大家为了私底下要一起讨论,在做圆饼的时候想到:「我们可以在圆饼中放入纸条,做为消息的工具啊!」於是,汉人们就向甲主请求:「可以做了一种圆饼,希望在今年月亮最圆的时候拿来祭拜天地,为大汗和甲主祈福。」后来,汉人开始忙著做圆饼,而且,也偷偷地收集棍棒,并在圆饼中夹了一张纸条。在月饼里放一个丸,丸中裹著纸,纸上写著誓言,饼底还贴一张纸做暗示,以此互相号召反蒙复国。收到圆饼的汉人,打开圆饼之后,发现里面有一张『八月十五灭子』的纸条,就开始准备。到了八月十五日当天,大家就拿著木棒、棍子,冲进甲主家中,把甲主打死。 中秋节这一天到处都有人赏月,这一天的月亮是一年中最美的,情侣也喜欢在这一天约会,当夜全家一同到各地风景名胜迎风赏月,以祈求「月圆人圆」。中秋节的气氛是宁静、优美的,与其他热闹的节庆有很大的不同。 中秋赏月由来已久,现代人则因长期生活紧张忙碌,恰可藉著中秋夜到山岭海滨,边仰望明月边与亲朋好友促膝畅谈,松弛心情。 宋 苏轼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心情论坛 |